爱游戏体育平台官网
联系我们关注微信
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3506381032
13608919610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以“三微推进法”构筑绿色有机帮扶产业新格局——燕山大学驻承德市围场蒙古族满族自治县银窝沟乡来太沟村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4-07-25 11:19:05 新闻来源:爱游戏体育平台官网


  为深入贯彻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自2015年以来,燕山大学驻来太沟村工作队深挖当地优势资源,全力发展扶贫产业,发掘了一条以有机品牌为引领,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根本的发展道路。

  银窝沟乡来太沟村泰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绿色有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东南部,距乡政府6公里。全村总面积22950亩,其中耕地2108亩,林地14590亩,山坡地6487.6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营子,总户数481户,总人口1358人。该村具有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村名是根据清朝太子胤礽来此狩猎的传说而来,据考证乾隆十三年(1748年)替皇上出家的德云和尚在此建设五德堂,弘扬佛家孝德、善德、忘德、生德、口德和兵家智、信、仁、勇、严,在兵、垦中经过代代相传,其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形成良俗。新时代在传统五德文化仁义礼智信基础上增加新五德忠孝节勇和,形成了“新五德文化+”。凭借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根据县、乡“一村一品一特色”原则,该村发展定位为绿色有机产业示范区。

  示范区于2016年3月启动,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以“向规模化要效益、向合作化要公平”为指导思想的设施蔬菜股份合作社发展思路。将全村58户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成立泰来果蔬专业合作社,整合2016年度享受财政冷棚产业扶持政策的21户资金,完成50亩平整土地的流转,建设冷棚26个。制定合作社章程,确立了以村副主任孙利民为合作社理事长,村书记林新为监事长的经营管理模式。

  示范区利用泰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的绿色有机老味道冷棚番茄种植技术,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而调整村民种植产业结构,带动全村人民发展绿色有机致富产业。通过26个大棚,共50亩的绿色有机老味道番茄种植和50亩地绿色有机五谷杂粮红谷、豌豆、藜麦的种植,三年间当地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绿色有机产品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形成了从五谷杂粮的绿色有机种植到加工(微工厂功能糖化饲料生产)的绿色产业链。

  根据2017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合作社工作初见成效,实现了51户202人设施冷棚全覆盖,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分股金,10户土地流转得租金,长期在大棚从事劳务的4人拿薪金的收入模式。五年来,该项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水务局、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顺鑫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技术支持下,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社会效益成果显著,获得了广大群众广泛好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着把老百姓种植和养殖的东西卖上好价,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目标,计划今年将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绿色种植暖棚10个,同现有的26个冷棚结合,使绿色无公害的老味道番茄能四季有果不间断,村民获益不间断,产品供给不间断。计划新增现代化牛棚、猪羊圈、鸡舍和深度加工微工厂(粪便处理的有机肥加工厂、五谷加工厂、五果白兰地即糖化饲料厂),行成新五德文化下五谷五果五蔬五珍五禽可追溯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树立绿色有机品牌,完善乡村有约微销售平台,畅通各种销售渠道,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泰来果蔬专业合作社绿色有机示范区坚持人居环境和经济效益双措并举,明晰“‘211’光伏+微工厂(产业示范)精准帮扶、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冷棚西红柿的质量效益,建立销售网络或微平台形成从绿色种植到五谷加工、功能糖化饲料生产和有机肥加工的绿色产业链,集中全力打造一个以设施冷棚为基础产业的乡村文化品牌。

  该村荣获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产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根据县乡总体安排和村实际情况,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截至2020年6月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18人,全部脱贫享受政策,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光伏加设施冷棚产业的扶贫全覆盖。

  1.光伏项目顺利推进。为帮助贫困户增加稳定收入,按照脱贫攻坚方案,五户联建分布式光伏共21户,2019年3月并网发电,一组为5千瓦,每户使用扶贫资金8000元;截止6月底收益分配每户580元,每个联建电站网点发放维修补助金150元。村级联建光伏项目2018年10月份建成,电站容量189千瓦,户均容量(6.5172千瓦/户),2019年底并网发电。

  2.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硬化通组路六组,修建临时收土豆停车场,安装路灯27盏,制作太沟村村标,修缮田间主路、便民桥,完成四组河西机井配套线路连接。

  通过前三年的种植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设施冷棚绿色无公害种植的老味道西红柿自上市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建设由致富带头人牵头的功能糖化饲料微工厂,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品牌和建立网络销售微平台,培养村非遗唠子戏传承支委于红艳代言和管理商城,减少中间环节,把好的产品卖上好价。

  1.多举措开展暖心工程(微关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党员和困难群众活动。燕大书法协会杨果根老师连续两年为所有贫困户写对联送福字,并在大年三十为困难群众送去水饺、水果等。雪中送炭,解群众燃眉之急,为贫困户林场送煤解决其冬季取暖问题。

  2.多形式丰富文化生活。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春节惠民演出演二场、红色观影六场、燕山大学文化下乡演出一场。经与燕大资产处协调,向综合文化活动室捐赠电脑设备10台。

  3.多角度讲文明树新风。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对来太沟村第四批道德模范人物进行表彰,树立道德榜样,弘扬榜样力量。凝练本村“新五德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提炼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4.多方位助力科教发展。燕大关工委紧密关注当地儿童学习生活,向当地幼儿园捐赠园服15套。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张柏昌助力当地农业发展,赠秦豌一号种子。

  5.多途径宣传脱贫成效。2020年8月2号县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报燕大帮扶产业绿色老味道西红柿。8月26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燕大帮扶的老味番茄,喜获丰收。舌尖上的中国多次和我们联系,两家平台也愿意接受我们的产品,2021年7月22日围场广播电视台播报冷棚西红柿成熟上市,贫困村民又添脱贫新路径,同一天承德市电视台播报了有机种植——绿色持久的致富经,社会效益示范引领效果突出。

  积极上报就业扶贫专岗,为8个贫困家庭增加了每月300元的稳定收入。蔬菜大棚长期雇佣了4名贫困户进行农事劳作(每名贫困户年收入约1万余元),临时雇佣贫困户4-6名进行农事劳作(每名贫困户年收入约8千余元)。试验田由两户贫困户的耕地组成,种收管理雇佣贫困户2人,微工厂雇佣贫困户1人(月收入1300元),并实现微平台贫困户全能参与。

  燕山大学、省委宣传部联合工作队,充分的发挥省委宣传部门的文化引领推动优势、燕山大学高等学府科研创新实力优势、工作队成员丰富的家庭和社会资源优势,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三微推进法”(微关怀,小温暖大情怀;微工厂,小作坊高标准;微管理,抓细节保全局),从改善生产关系入手,逐步的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创造财富能力,找到来太沟村的幸福路径。

  (一)大棚菜找回老味道。来太沟村泰来果蔬合作社从始至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密配合国家发展的策略的同时,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26个蔬菜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童年味道西红柿,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绿色无公害暖棚种植和五谷杂粮(豌豆、玉米、小米)种植,生产出老味道的农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品牌。

  (二)小作坊有了高标准。发展“微工厂”模式,以家庭为单元的农产品加工小作坊引入工厂化、高标准生产流程,加工成绿色农产品,建立微型饲料加工厂,形成绿色产业链。修建由致富带头人牵头的功能糖化饲料微工厂,弥补了西红柿和西红柿酱保质期较短,绿色杂粮次品价格较低的缺点,通过深加工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且其附属品白兰地时间越久售价越高。微工厂消除小作坊式生产的安全风险隐患,降低运营风险,且该模式可复制,主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不用要、不靠给,就能把老百姓种植的东西加工成产品,卖上好价钱,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三)庄稼戏找到新平台。在产业提升、脱贫致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该村文化渊源,创建“五德文化村”,挖掘保护庄稼戏“大口落子”。于红艳作为承德市第四代“大口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正在培养第五代传承人,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每年演出100余场,并成立了艺术团,现任围场金月亮民间表演艺术团负责人(兼演员),为本土文化发展找到了新平台。

上一篇: “江淮粮仓”喜开镰!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以机收减损促颗粒归仓
下一篇: 为农服务“一条龙”守护夏粮好“丰”景——“三夏”农业社会化服务观察

相关文章

爱游戏体育平台官网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联系人:张龙旭 手机:13608919610 电话:0537-4223096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