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2 03:43:50 新闻来源:爱游戏体育平台官网
8月11日,李政道先生追思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与会人员深情追忆了李政道先生的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其中不乏多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大家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还原了一个情系华夏、笃行致远的世界级科学大师形象。
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他曾师从叶企孙、吴大猷(yóu)、王淦昌、束星北等物理大师。
1946年,李政道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师从费米教授。1955年,年仅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校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并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李政道与杨振宁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获奖堪称最快颁发的“诺奖”。
1972年,阔别祖国26年后,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回国。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李政道时,希望他能解决中国人才断层的问题。自此,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奔走呼号,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和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李政道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1974年,李政道受到毛主席接见。除了谈论“物理”,李政道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培养人才的建议书,建议选拔优秀青少年进行系统科学训练,成为少年班的雏形。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我建议的实际目的,其实并不是搞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谈起初衷,李政道曾这样表示。
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李政道多方奔走,倾注了诸多心血。1979年4月2日,在、钱三强等老一辈领导人和科学家的推动下,李政道为来自全国一百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000多名师生讲了第一堂课,此后两个多月的讲学引起国内强烈反响。
1979年6月11日,讲学结束后,李政道又参加了他促成的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率先开启了物理学领域的中外合作交流。
在目睹了当时祖国面临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后,他发起并亲自组织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从1979年到1989年,CUSPEA培养了千名青年科学技术人才,他们如今已成为物理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金融经济等各个行业的中坚。李政道曾说:“我深感CUSPEA有意义、有价值,从某些方面讲,它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
1983年3月,李政道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想,为人才教育培训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制度,为CUSPEA人才回国未雨绸缪。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开始。
“户口、住房、粮食……实施博士后制度需要完善很多细节,李政道都考虑到了,所以他给同志的建议是很具体的,也容易被采纳。”在追思会上,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原副主任柳怀祖回忆道。
“没有李先生推动的博士后制度,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现在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了,我是其中第一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说,博士毕业初期,他留在清华工作。此后未解决家属两地分居问题转到深圳大学,但仍渴望做科研工作。后来,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建立国内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文章,提到博士后家属可随调北京,就立即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出申请,他的家属也调入了北京。
从1972年与周恩来总理讨论云南站宇宙线研究成果,并首次提出我国应考虑建造一个小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到1979年写信给方毅副总理提出《关于培养高能实验物理学者的一些建议》,积极推动我们国家加速器和实验物理方面的人才教育培训,再到1981年亲自向同志介绍对撞机方案,李政道排除万难、亲力亲为,积极推动我们国家高能加速器的建设,为祖国高能物理事业谋求发展。
在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方案经历“七上七下”的挫折时,为避免我国高能物理错过发展时机,李政道召集中美科学家一同研讨,提出符合国情的建设2×2.2 GeV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展粲物理研究的方案。1981年,批准建设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从1984年动工到1988年建成运行,李政道押上了自己的声誉,利用自己的影响,创造各种渠道,全程参与并积极协助。
“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个勇敢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计划运行至2030年,可以使全国近千名高能物理学者使用超过40年。
在中国高能物理领域多个大科学装置和实验背后,都有李政道全力以赴、奔走助力的身影。
2003年,李政道在得知大亚湾中微子探测装置的建设规划后,不以简单的立场或者关系来决定支持还是反对,而是投入大量精力,付诸实际行动,从科学的角度仔细研究,最终判断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好的实验。随后,他便不遗余力推动项目在中国立项,为项目争取国内外资金,还亲自参与科研准备。
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精准测量了中微子混合角θ13,证实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表达对李先生的崇高敬意,合作组都同意在文章提交之前,也是新闻发布会前一天,向李先生通报结果并送上文章。他是合作组外读到文章的第一人。”王贻芳说。
大亚湾实验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多项国际大奖,也为中国粒子物理研究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自此,我国的中微子实验研究从无到有,并走到了世界前列。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贻芳说,追念李政道先生就是给我们以继续奋斗的最大激励,对他最好的怀念就是把他的科学精神和未尽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追思会现场,尽管与会者心怀悲痛,但回忆起李先生坚定的支持、无私的帮助,还是会露出温暖的神情。在这些讲述中,一个更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被还原。
多位发言者提到,李政道先生为人亲切,会为他们邮寄很美的贺卡,有的是他自己设计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说,李政道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叶企孙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叶先生以前还保留着李先生的试题答卷。“李先生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他学习的是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
“李先生对超导很关注,给予我们支持,特别是到实验室去了几次,也给出了比较高的评价和鼓励。”回忆起李政道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贤对其学者本色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一次大家坐在沙发上很随意地讨论,看到李先生来了,都想站起来。但李先生让大家坐下,自己坐在沙发扶手上,非常自然地和大家聊了起来。“那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位学者,回到了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说,李政道先生对北大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极为深远的前瞻规划,并亲力亲为推动北大物理及相关学科开展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开拓前沿交叉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2021 年,他在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三十五周年前夕写下“悠悠燕园情,遥遥故人思”,令北大物理老前辈热泪盈眶。2022 年,他为物理学科卓越人才教育培训计划的首届学生题写“创新成就卓越 人才成就未来”,令北大物理新生代心潮澎湃。
在追思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宣读了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教授的致辞。在致辞中,李中清分享了李政道先生在最后几个月里所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勤力思考——几乎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政道先生仍旧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走一小段距离。即使他卧床不起,仍然能够说话、思维、交流。
“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样一个时间段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的。”
上一篇: 关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级别提升及深化应用(单机版检查设备对接)项目的招标公告
下一篇: 2024第17届世界粮油博览会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联系人:张龙旭 手机:13608919610
电 话:0537-4223096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